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101:好辩论的人,就是心中有那个量存在,赢输就是心中的量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视频目录(20180915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(四)09
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四)09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“若觉性自性相”:若如实觉知一切法性之自性与自相,皆唯心所现。其实根本没有外境,外境都是缘起缘灭的假相,就知道万法都是唯心现量境界。“选择离四句,不可得”:而以此真智去选取抉择四句,则见诸法之性相,实离于四句,有无断常等相,悉不可得。妄既不可得,则唯一真智独露,无不朗照,此(这个)(就是)是观察所得之觉智,故(所以)称为观察觉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有二种觉”智,“谓观察”真理之“觉,及”通达凡俗“妄想相”所“摄受计著”之法相,而“建立”之“觉。大慧,先讲观察”真理之“觉者,谓若”如实“觉”知一切法“性”之“自性相”,唯是自心所现,而以此真智去“选”取抉“择”四句,则见诸法实“离”于“四句”,“四句”是恶见,外道的恶见,记得,“四句”就是外道的恶见,“离四句”就是离外道的恶见,有无断常等相,有见、无见、断见、常见等相,悉“不可得,是名”为“观察觉”,此为菩萨达真之智。

底下就重复地讲四句是什么,外道所执着的四句。【大慧,彼四句者,谓离一、异、俱、不俱;有、无、非有非无;常、无常,是名四句。大慧,此四句离,是名一切法。大慧,此四句观察一切法,应当修学。】

这里就是佛慈悲再一度怕你忘记了,再提醒你什么是四句,大慧,彼四句者,什么是外道所执着的四句恶见?就是一、异、俱、不俱,那么菩萨呢?应当要离,所以,谓菩萨要离一见、异见,“俱”就是亦一亦异,“不俱”就是非一非异。有见、无见、非有非无,还有中间少了一个“亦有亦无”,要离,菩萨要离常见、无常见,所以我们说:佛性非常非无常,就是不可以着一个常见,也不可以着一个无常见是名四句偈。大慧,此四句离,是名了达一切法,你真是四句离的话,因为这凡夫、愚痴、还有外道,都离不开这四句,如果能够离,是名了达一切法。大慧,以此四句观察一切法之性相,应当修学。

【注释】“一、异、俱、不俱”:“一”,即(就是)同。“俱”,就是双亦,即(也就是)“亦一亦异”。“不俱”,就是双非,亦即(也就是)“非一非异”。“此四句离,是名一切法”:若于此四句能离,是名为了达一切法。“此四句观察一切法”:以此四句,而观察一切法之性相。【义贯】“大慧,彼”菩萨所选择之“四句者,谓离”于“一、异、俱”(亦一亦异)、“不俱”(非一非异);“有、无、”亦有亦无、“非有非无;常、无常、”亦常亦无常、非常非无常,所以讲到这个,这些老菩萨就说:这实在是搞不清楚,所以我们才说:我们要念阿弥陀佛!就是这样子。所以有一个老菩萨,我在吃饭的时候,到厨房来,师父!我不是不想听您讲经,真的听不懂,什么一?什么异?非一非异?飞来飞去?这实在搞不清楚,念阿弥陀佛!是真的没办法,所以这个老菩萨就说:师父您讲那个太深、太难了,不是,师父要提升整个佛教的素质水平,整个佛教的文化、素质水平,一定要这样子,把这法讲到淋漓尽致,究竟的至圆至顿的法,听不来的没关系,就好好地念佛,求生净土。“是名”为“四句。大慧,”若于“此四句”能“离”者,“是名”为了达“一切法。大慧,”以“此四句”而“观察一切法”之性相,“应当修学。”

现在讲第二种。641页。【大慧,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?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,不实妄想相,四大种,宗、因相、譬喻计著,不实建立而建立,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,是名二种觉相。】

大慧,哪一种情形叫做通达凡夫的妄想相,所摄,摄受就是摄取,计着之法,因为众生着万法嘛!所以所摄受的,就是摄取的计着之法建立之觉,谓因为凡夫、外道不了诸法空无自性,所以自心妄想所现的相,这种摄受就是摄取、妄计着、执着,以为怎么样?坚、湿、暖、动,“坚”就是地,坚性、湿性、暖性、动性,以为实有,这个是四大的根本,不实,更依这个坚、湿、暖、动不实的四大种,怎么样?不实的妄想相,所得到的四大种,然后这四大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,怎么样?构成这个色身,而依此这个色身,再来怎么样?立一个宗,用人的思维模式,立一个宗,“立宗”就是立论,“因相”就是讲种种的理由,宗因、还有“喻”就是比喻,计着,我们前面讲了,五分法、三支比量等等,譬喻计着,“譬喻计着”就是举种种的例子,不实,这个五蕴本来就空啊!还辩什么论呢?还立一个宗?空无自性,还用宗?用一个立一个因,找一个理由,宗、因,要用比喻一个例子,类似的比喻来推论,这个完全不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完全是一种逻辑的一种推论,是不对的。这种计着还误认为它是决定的真实,这种种不实的虚妄的建立,停一下,“不实虚妄之建立”停一下,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,所以这个“不实建立”,这四个字一起解释,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,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,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。这个是菩萨了俗之智,是名为二种觉之行相。

再把它贯串一下,说:大慧,云何是通达凡夫的妄想所摄受计着之法而建立的觉呢?因为凡夫、外道不了解诸法空无自性,谓自心妄想所现的相,摄受取妄计着执着世间法,就是坚、湿、暖、动以为实有,更依这个不实的四大,不实的妄想相所得到的四大种,又建立民逻辑的推论,不知道五蕴本来就空,还用这个种种来辩论,宗、因、喻,“宗”就是立宗、立论,“因”就是理由,这三资粮,譬喻就是举例子,计着,为什么计着呢?还固定说;它就是千真万确的真理,而不知道这种推论充其量只是比量,不是证言,不是圣言量,也不是真正的证量的解脱境界,用这个逻辑,想要得到佛的究竟解脱,是不可能的,所以在这里附带补充讲一句话,你念哲学的人,就永远到最后就是不了了之,孔子(有)孔子的哲学思想,诸子百家,(有)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,罗素(有)罗素的哲学思想,黑格尔(有)黑格尔的哲学思想,对不对?到最后,就不是用空性来圆满地究竟破除,因此我们就知道,万法其实都是空性,但是,所以念哲学的,到最后就会变成辩论,而辩论没有看到真相,例如说:白马是马吗?白马是马,黑马是不是马呢?黑马是不是?也是马,那我请问你,两种是同一种马吗?你说不是,不是,为什么?黑马有一个马,白马还是有一个马啊!你说相同,那为什么要讲一个黑?一个白?这个就变成你怎么样就一直在那边白马、黑马,两个是马、两个不是马……这个就是意识心,一种逻辑,一种推论,叫做“没完没了”,佛的就更清楚了,白马,空性,黑马,空性,讲相同也可以,讲不同也可以,多了不起。

哎呀!这个世尊实在是了不起,白马空性,它不是马,方便说:它是白马,黑马,究竟义:它是空性,它不是马,方便说:它是黑马,你讲白马跟黑马是相同也对,站在空性的角度相同,所以站在人,每一个人的角度,大家都有佛性,站在这个角度,相同,站在空性的角度,完全相同,平等心是道,白马是不是马?站在相的角度,白马当然不是黑马,黑马当然也不是白马,要不然,为什么叫一个黑、一个白、白人当然不是黑人,黑人当然不是白人,白人是不是人?是啊!黑人是不是人?是啊!两个是不是人?都是人啊!两个都空无自性,你看,佛陀!这有什么好争论的,就是这样子,所以哲学,它是到处都是你有你的人生哲学,他有他的人生哲学,就永远处在一种争论,就没完没了,佛教不是在争论的角度,争论是有量的,心中有心量的东西,他要争论,所以一个人,好辩论的人,就是心中有那个量,想要赢跟输,赢、输就是心中的量,哲学就是这样子嘛!有一种东西要辩,佛法没有东西,你辩什么呢?空无自性,绝对的真如,你又怎么能够辩呢?它不能推论,当下就是呢,所以研究佛法,他不究竟,佛法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它是真正世间超越一切的,究竟的学问,究竟的解脱的思想,就是佛法。离开这个佛法,世间找不到真实的灵魂,真实的智慧,不可能,宗、因相、譬喻计着,举例子说明这个,这种种不实的虚妄的建立,而建立了成就诸虚妄法,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的觉,是名二种觉之行相。

【注释】“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”:谓了知凡夫、外道人,由于不了诸法空无自性,而以自心妄想所现之相去摄取、诸位!哲学家就是这样,用自己妄想相所现的相去摄取,就算哲学家讲本体界,或者是讲现象界,这个本体界,仍然建立在一种妄想,因为他们悟的不究竟,所以虽然是讲本体界,那是妄想所现的所谓的本体界,不是真正的本心、本性所显现出来,那种证量境界的本体界,本体界跟现象界是哲学讲的,哲学家讲的,佛教不讲这个,佛教讲本心、本性,所以本体界跟现象界,是哲学讲的,佛教讲的是不生不灭的本心跟本性,这个是佛教讲的,但是佛法到现在为止,都是用方便说,“本体界”就是体、相、用,叫本体。“本体界”这个名字是出自于哲学,以自心妄想所现的相,去摄取、妄计、执著四大之坚、湿、暖、动之性,以为实有。

“不实妄想相,四大种、宗、因相、譬喻计著”:“宗、因相、譬喻”,即(就是)五分论之三支比量:宗(就是立论)、(就是理由)、(就是举例说明)。此谓:更于此由不实妄想五蕴本来就空,五蕴身所显现出来的妄想相所得之四大种之性相上,本来就不可得,这不可得的,硬要去讨论,这个重以虚妄“重以”就是再加以虚妄的三支宗、因、喻的比量,悟道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悟道,明心见性只有结果,没有如果。“结果”就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它是唯心的现量境界,不能用逻辑去推论的。所以哲学是永远达不到佛的究竟义的,永远摸索的,虽然他们否定,自己讲得头头是道,我们尊重啊!不在语言里面来辩论,我们也没什么意见。三支比量之辩证架构,去妄计执著之,以为实有。

“不实建立而建立”:诸位!其实这一句就是,就是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在妄想,五蕴,不知道五蕴本空,同时在这个不实的妄想里面,又建立了万法,所以不实建立而建立。如是以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,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。所以诸位,在座,我们活在这个如梦幻泡影的世间,没有人能够清醒,唯佛一人。这为什么师父一直告诉你,只有佛让我们五体投地的佩服,没话说,真的是世出世间究竟解脱的大圣人。一切众生都在不实建立而建立嘛!心中有这个量,有这个假相嘛!就开始争论不休……争论不休。所以你看,一个人在争论不休,论输跟赢。就知道这个人离第一义谛太遥远了,心中又卡在一个输赢,就想要辩论来输赢,论输赢嘛!辩到最后,谁也不认输,到底谁赢?到最后就看谁的拳头大,谁比较大的就赢。辩论到最后就是吵架打架而已啊!闹得不愉快啊!所以辩论到最后,你带着什么回去呢?带着一颗不愉快的心回家,不愉快的心,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云何”为通达凡夫“妄想相”所“摄受”(摄取)“计著”之法,而“建立”之“觉?谓”如实了知凡夫外道人由不了诸法无性,而以自心“妄想”所现之“相”,去“摄受”(摄取)、妄“计”、执“著”四大之“坚、湿、暖、动”之性,以为实有,更于此依“不实妄想相”所得之“四大种”之性相上,“重”以“宗、因”之假相,以及种种不实“譬喻”等虚妄之辩证法,去妄想分别“计著”,以为实有。如是以种种“不实”虚妄之“建立而建立”成就诸虚妄法,如是了知,“是名”为通达凡夫“妄想相摄受计著”诸法,而“建立”之“觉”,是为菩萨了俗之智。“是名”为“二种觉”之行“相”。

【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,人法无我相,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,观察行地得初地,入百三昧,得差别三昧,见百佛及百菩萨,知前后际各百劫事,光照百刹土。】

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,人法无我相,“二觉相”就是前面讲的,一个达真,一个了俗,人法二无我,人无我、还有法无我相,究竟善了知一切修治的方便,“修治”就是修行的方便,都趣向于万法无所有的最正等正觉,万法为什么无所有?因为万法空无自性,所以万法如果说有的话,就糟糕,叫做“着有其自性”叫做“万法着有其自性”,叫做“自性见”,这可就麻烦了。所以说:究竟善了知一切修治的方便,都趣向于无所有的最正等正觉。接下来,用无相的真智慧,继续观照、观察,十行、十住、十回向,等等一切菩萨所行地,“行”就是指三贤位,用无相的真实智慧观察,继续观照,怎么样?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一切菩萨所行的地,而登初地,而登于初地。登于初地就见真如,就见究竟的不生灭的真如了,入于百三昧的差别三昧,“百三昧”就是种种三昧,得差别三昧,虽然种种的百三昧,差别的三昧力,但是同一个真如,见百佛,他有这个能力见百菩萨,知前后际各百劫事,光明照耀。怎么样?一百佛刹土,喔!这个就不得了,登初地就不得了了。

【注释】“人法无我相”:即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相。“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”:“方便”,指一切修治之法门。究竟能善了知一切修治之方便,皆趣无所有、无所著之最正觉。“观察行地”:“行地”,指一切菩萨所行之地,即为(也就是)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等诸地位。谓以此无相智,而观察一切菩萨所行之地。称“观察”者,谓以真智,如实照了知见,而不住,故(所以)称为观察。

【义贯】若“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”种“觉相,”即(就)能通达“人法”二种“无我相”,及“究竟”能“善”了“知”一切修治之“方便”,皆为趣于“无所有”、无所著之最正“觉”,以此真智而“观察”照了菩萨所“行”之住、行、向等诸“地”位境界,而“得”登于“初地、入百三昧,得差别三昧,”以百三昧力而得面“见百佛及百菩萨,”他有这个能力啊!了“知前后际各百劫”之“事”,其“光”明“照”耀“百”佛“刹土”。因为文字简单,所以念一下就可以。

【诠论】《摄大乘论》云这么说:“菩萨入初地的时候,证十百明门:一、于一刹那顷,证百三摩地;二、以净天眼见百佛国;三、以神通力,能动百佛世界;四、能往百佛世界,教化众生;五、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,令有情见;六、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;七、若为利益,能留身住世百劫;八、能知前后际百劫事;九、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,洞达晓了;“百法明门”就是一切法的意思。百法明门,洞达晓了十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。余地倍倍增胜。”这里附带说明一下,你就知道,初地而已喔!菩萨入初地就是有这种功夫,听说台湾有一个,自己称为自己三地,或者是四地菩萨,你就知道,这个是不是妄语?他有这个能耐吗?菩萨入初地就是这样不得了,这十句你念念看,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,诸位!他有这个能耐吗?如果有,我们随喜赞叹人家是菩萨,如果没有,可以稍微收敛一下,互相免励免励,此为初地菩萨所成功德之相,广如《华严经》中说。

接下来,前面是讲登初地,接下来是二地到佛地得益起用之相。【知上上地相,大愿殊胜,神力自在,法云灌顶,当得如来自觉地,善系心十无尽句,成熟众生,种种变化,光明庄严,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。】

知上上地智相,从初地、二地、三地、四地、五地、六地,七地、八、九、十等等一直到佛地,知上上地智相,这诸地的智相,知道一层更进一层诸地的智相,以本大愿殊胜,因为无量劫来修的是大愿,示现神力自在,然后呢?一直到法云地,“法云地”当然就是十地,“法云地”就是十地。怎么样?灌顶,“灌顶”当然受佛的灌顶,是不是?不是我们自己念大悲咒,自己来灌顶自己,不是这个意思。至法云的十地的法云地,受佛的灌顶,受佛的灌顶重大的涵义是什么呢?就是受佛的职位,受佛的职位。所以现在呢?大家都很盛行这个灌顶,当然这个是变成表法的,因为佛不在世了,那么只有法师啊!法师就暂时地用观想佛来加被,借重这个法师的手,来灌顶来完成这样子的庄严的仪式,要不然佛不在世,你受佛的灌顶怎么可能呢?要不然你就是念念、念佛让他感应,佛也会在梦境里面看看能不能帮你灌顶,到法云地受佛的灌顶地,受佛的职位,当得如来自觉地,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句,“十无尽句”后面会讲,恒无舍离,意思就是,大悲无尽的意思,“十无尽句”就是无尽的大悲心,众生界尽,虚空界尽,法界尽,怎么样?我愿无尽。就是十无尽句,恒无舍离。

成熟一切众生,这个“成熟众生”,也就是说:他如果是来人间示现的,他是来回小向大的,是菩萨示现来成熟众生,而作种种的变化应现,虽现种种的光明庄严,但是他的心恒处于自觉圣乐三昧正受,就是真功夫了。也就是,不会因为度众生迷了,现在这个众生不一样了,众生不一样了。哎呀!我要度众生,你自己都会迷了,没有那种功夫,你怎么度众生呢?所以这个“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”,这个涵义是什么?我虽然做种种变化,现种种的光明,成熟无量的众生,恒无舍大悲心,但是我永远处于,我永远,不会消失的喔!自觉圣智。一直存在自觉圣智,就是万法回归真如自性的第一义谛,所显的自觉圣智。也就是我不管怎么变化、怎么神通,到几地、到几地,要度什么众生,我恒处于自觉圣智,欸!这个就是佛的功夫,是真功夫。只有见性能够见真实的如来藏,这是真功夫。

这一句贯通起来的意思是说:从二地到佛地呢?知道上上诸地的智相,以本愿力示现种种的神力自在,一直到十地的法云地受佛的灌顶,接下去继承了佛位了,受佛的职位了,当得如来自觉地,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句,以大悲心恒无舍离一切众生,为了三界六道的众生,成熟一切因缘具足的众生,而作种种的变化来应现,应以何身得度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,虽现种种的光明庄严,而仍然,他的心仍然处于自觉圣智里面的三昧正受,三昧正受。自觉圣乐三昧正受,这个有一个重点,就是永远不退转。喔!那这个就是真功夫,就是在度众生里面不会忘记自己的真功夫,也不会怎么样?也不会景响到自己的道业。所以我们称为,我要自利、要利他,诸位!你都不能自利,你怎么利他?

【注释】“知上上地相”:此节明自二地至佛地之得益,起用之相。“大愿殊胜”:初地至十地,虽有智增上与悲增上之不同,然而皆是以大悲的愿力神力度生为本,所以说“大愿殊胜”。“十无尽句”: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(卷三十四)中这么说,菩萨于初欢喜地时,即发十种广大行愿,称十愿门;而此十大愿门,却须以十种无尽而得成就:而此十无尽,是依十尽句而来,谓:若此十句有尽,则我愿亦尽,此十句无尽故,我愿亦无有尽,“无有尽”就是无有穷尽,名为十无尽。你看看这个菩萨的大愿,看下去,你就知道,摇头,哇!没办法,太不容易了,菩萨不好当,

(十尽句为:十无尽句怎么了呢?一、众生界尽,我愿无尽,二、世界尽,我愿还是无尽,三、虚空界尽,四、法界尽,五、涅槃界尽,六、佛出现界尽,七、如来智界尽,八、心所缘界尽,九、佛智所入境界界尽,十、世间转、法转、智转界尽。“若众生界尽,我愿乃尽;你想想看,“若众生界尽,我愿乃尽”众生无量无边,所以佛有三不能,一、不知道~无法穷尽这个众生界,你要讲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众生,佛讲不出所以然,只但能以“无量无边”,二、无法穷尽虚空界,虚空界到底有多大呢?佛讲不出所以然,就讲“唯心”,第三、不度无缘的众生,佛没办法,佛有三不能,不能穷众生界尽,不能穷宇宙,也没有办法度无缘的众生。佛有三不能,没有办法,你要问世尊,说:世尊,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众生?世尊双手一摆,没办法讲,但以无量无边来形容,若众生界尽,我愿乃尽,若世界,乃至世间转、法转、智转界尽,我愿乃尽,而众生界不可尽,乃至世间转、法转、智转界不可尽故,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。”谁敢发这个愿呢?不发这个愿又不能成佛呢?又,十大愿门为:一、愿以一切供养具、供养一切诸佛,令无有余,“广大如法界、究竟如虚空,尽未来际,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”念过《华严经》的人都知道,——以下每一个大愿最后皆(都要)配以此句——二、愿护持一切佛法;然后,广大如法界、究竟如虚空,尽未来际,一切劫数无有休息。后面都是补这个。三、愿诣一切诸佛道场,亲近供养,为众上首,受行正法;四、愿净一切菩萨行;五、愿度化一切众生入佛法;六、愿现前知见十方一切世界;七、愿一切佛土普皆清净;八、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,无有怨嫉,集诸善根;所以你要集诸善根,不可以有怨恨还有嫉妒,这个很重要的,怨恨跟嫉妒是障道,很难突破的,怨恨还有嫉妒,无有怨嫉,集诸善根,九、愿乘不退轮行菩萨行;十、愿于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)

【义贯】复能了“知上上”诸“地”智“相”,以本“大愿殊胜”,而能示种种“神”通“力”,变现“自在”上上增进,至于第十“法云”地而受“灌顶”,受佛职位,“当”证“得如来自觉”圣智“地,善”能“系心”于“十无尽句”,恒无舍离,为“成熟众生”,而作“种种变化”应现,“光明庄严”,而仍恒“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”。也就是,虽度无量无边众生,可是他的心都不退转,这跟我们现在人发的愿不一样,我们发的愿是要度众生,但是情绪不容易控制住,自觉圣智三昧力不够,甚至会受他影响。

646页【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。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?大慧,菩萨摩诃萨作是觉:彼真谛者,四大不生,于彼四大不生,作如是观察;观察已,觉名相妄想分齐,自心现分齐,外性非性,是名心现妄想分齐,谓三界,观彼四大造色性离,四句通净,离我我所,如实相,自相分段住,无生自相成。】你看,写这个注解,还没几过人看得懂,那么就算你有这个注解,还一定看得懂,还得听听师父来把它贯串,才有办法,这听经闻法的重要,可见是非常非常~可见一斑,听经闻法才有办法把这个义理贯通,才不会走错路。

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四大种以及所造的四大的色,“四大造色”就是四大种造四大色,所以四大种及其四大所造的色,就是“四微”,四微,微小的“微”,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呢?大慧,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觉,“觉”就是觉观,用真如知慧观察,彼真谛者,彼真实理地当中,其实是无一法可得,四大不生,“四大不生”中间,“四大”底下加“本来”,这样就看得懂,“四大不生”就是四大本来就不生,因为他是空性的,它是空性的。所以四大本来不生,我们说有生四大,是因为妄动,而显现出来的缘起的假相,其实空无自性不可说有或者说无,所以四大本来不生,于彼四大不生,作如是观察,意思就是,四大当体就是寂灭无生,寂灭无生,但是般若生,寂灭无生不是断灭,对不对?作如是观察,四大当体就是空,就是寂灭无生,寂灭无生就般若生。观察已,观察觉已,怎么样?觉四大之名相,还有种种的妄想,这种种差别,是怎么样?来自唯是自心而现的,“分齐”就是差别,唯是自心现,而有种种的差别,“外性”就是外一切法性,外面的一切的法性,“非性”就是非有实自性,是名心现,心所现的妄想,分齐差别,谓三界,好好的观察三界,了解万法都是心所现的差别相,都空无自性,观彼四大种以及四大所造之色,“四大造色”就是四大种以及四大所造之色,性离,“性离”就是毕竟空的意思,“四句通净”是,于外道邪计的四句完全离,离到完全清净,全部清净,离我,还有我所,一切法本来就如实是不二之相,意思就是,一切法本来相、性就是一如,相、空无自性就是真如,相性一如,当下就是不二,所以见一切相,其实就是本心真如心性所影现出来的,但是这个不二之相,也不妨害种种的差别的自相的显现,而且分段而住,这个“自相”就是然不二之相,也不妨碍种种的差别的自相所显露出来,显现出来的,而且分段而住,也就是真常是不妨碍随缘妄现的,我们今天随缘现,可是真如从来没有增减,万法让它生,心不随妄想,万法让它灭,心也没有任何和灭,这样的快乐。

譬如说:过农历年,世间人过农历年,聚在一起,哎呀!快乐得不得了,亲朋好友互相送礼,喔!对不对?小朋友也乐不可支,等到大年初五、初六,回到各个岗位了,离别依依,父母亲心如刀割,儿女要到美国去读书,加拿大去读书了,心如刀割,这个就是没见性的,要是见性的时候,农历年来,啊!聚在一起,农历年没有什么啊!为什么?空性的东西啊!聚等同无聚,离开,也没有什么增减啊!所以聚在一起,心没有增减,离开以后,心还是没有增减,所以你就知道,众生的愚痴多么的悲哀,众生的愚痴就是,好!我们现在端午节到了,我们要包粽子了,是不是?要包粽子了,包包粽子,那吃了以后,本来就没有粽子,糯米啊!是不是?然后吃一吃,喔!端午节到了,端午节纪念屈原。好!再来,端午节,中国人就这样,端午节过了就准备过中秋,等等等等……中秋节就快到了,快到了,是不是?要送中秋节的月饼来,每天期待中秋节,又聚在一起,然后大家,我们去看月亮好不好?这样子,就看月亮,八月十五看月亮,头壳坏掉,每个月十五月亮都在那边,从来没有增减,为什么一定要那一天才看月亮呢?对不对?月亮代表我的心,唱一首“月亮代表我的心”,他不晓得月亮上面是洞洞坑坑,是不是?邓丽君唱的,月亮代表我的心,好,再来,众生他就是过这种假相,缘起缘灭的日子,自己生活在一种错觉,苦不堪言,不知道,所以悟道,生命任何一个时间,都是奇迹。

悟道,开大般若智慧,可以创造命运的,掌控命运的,可以转变命运的,记得,听到佛法的人,他的命运就转弯。这句话很重要的喔!你这一辈子要没有听到佛陀正法的人,他的命就是绝对弯不了,记得。碰到佛陀正法的人,那个命就会转弯。当然转向好的,不是转向坏的,会转弯的,是不是啊?所以,在座诸位!恭喜大家。一切法本来就无生,所以我们就知道,聚散离合,这个都是假相的东西,哎呀!佛让我们找到生命的目的。生命真正的灵魂,有佛法,生命就有灵魂,一切法也本来无自性无自相,所以叫做“自相”,自相当然跟自性一样的,同时存在自相、自性,有相才有性,有性才有相,就自性和自相,这智慧就成就,是证悟了无上正等正觉。

这句意思,再讲一下贯串一下,说: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四大种以及四大种所造的色,云何菩萨善了知四大所造的色?大慧,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察,彼真实理地当中,其实四大种本来其实是不生,空无自性,于彼四大种空无自性,不生的当中,作如是观察,四大当体就是寂灭无生,观察已,觉四大之名相,种种的名相,地、水、火、风都不可得,妄想四大所凑合的这个色身,五蕴身,妄想种种差别,还是不可得,唯是自心所现的种种心中的差别,差别不在外面,差别在心,万法的差别不在外性,不管它长短、方圆,都空无自性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所以万法重点不在相,不在境,在心。你心有种种的分别差别,是心的问题,当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,是心的问题,你便找到问题的根本,你不必往外求,你往外、你也找不到善知识。你持善知识,在你的内心深处,看你肯放下,你的心就是你的善知识,你不肯放下,你的心就是你的恶魔,所以你的敌人在你内心的深处,你的魔王在你内心的深处。着相,你就着魔,不住相,你就成佛。跟外面的法、外面的相没关系,外一切法性非有实自性,是名自心所现的妄想种种的差别分齐。谓三界,好好地观察彼四大,四大所造的性,都空无自性、毕竟空寂,所以要完全彻底地离。外道因为邪计有无、断常四句,现在悟道了,全部都清净,离我、我所,一切法本如,实在是不二,一切法的真实相,就是不二之相,一切万法本如,如实不二之相,但是这个不二之相,也不会妨碍种种的差别的自相显现,种种的分段而住,也就是真常不妨碍随缘,一切法本自无生,所以我们就了悟了一切法的自相跟自性,空无自性的智慧,就证悟,就会成就。

【注释】“当善四大造色”:“当善了知四大种,及其所造之色,即(也就是)四微。“作是觉”:应作如是觉观。“彼真谛者,四大不生”:谓于真实理地当中,四大本来不生。地、水、火、风,其实地空,水风都是空无自性的东西。“于彼四大不生”:于彼地水火风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,本来就不生。于彼真谛中,好好地观照,四大地、水、火、风其体性本来就空,哪有什么缘起?所以四大当体寂灭无生。意思就是,不可以着缘起相的意思。“觉名相妄想,名相就引起妄想,妄想又执着缘起的名相,所以名相就是依他起性,妄想就是遍计所执性,觉了依他性的名相,还有觉了妄想自性的遍计所执性,都不可得,都是自心所现出来的分齐,“分齐”就是差别,自心现分齐”:所以千差万别其实唯是一心,没有差别的平等,觉了四大名相妄想之种种差别,(“分齐”即差别。)也就是唯是自心妄想所现,而有差别,若离自妄想,则一切本为一如。“如”者不可思,“如”者不可议“如”者无有来,“如”无有去。万法本无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一如,“如”就是这个意思,性相一如,能所不二,性相一如。

“外性非性”:一切外性非有自性。“是名心现妄想分齐”:是名为自心所现的妄想分齐之观。“谓三界,观彼四大造色性离”:次以如实观观之,谓于三界内,观四大及其所造色,其自性皆离。“离”,就是无也,空也。“四句通净”:如是观已,则四句全都清净、不著不染。“离我我所”:见一切法离我与我所。“如实相,自相分段住”:如是便能照了一切法本来如实不二之相。然此不二之相,却不妨碍种种差别之自相显现,且分段而住。亦即(也就是)真常不妨碍随缘妄现。“无生自相成”:如是觉知已,则一切法无生之自相(自性)之智,便得证悟成就。

诸位!一切法证得无生,一切法无生自性相,有什么好处啊?一切法无生,你生烦恼是妄生、妄想生,你着相、是妄想着相,你动念,是妄想的妄念,是不是?一切法无生,那就是无来,这个就是涅槃,你的涅槃的日子不过,你过的今天,就是妄执、妄分别、妄颠倒,一切都是妄,不晓得一切如梦幻泡影,所以证到一切法无生,有什么好处?哇!台湾讲的,那就很快活了。那就非常快活了,看什么,什么不执着,看什么,什么都放得下,看到一切的不幸,他也能够认命,所以当你以前活得很痛苦的时候,碰到了佛法,你的命,你生命就转弯。所以太多太多人来感谢师父了,就说,哎呀!我这十年前碰到什么感情的问题,是老公的问题,或者老婆的问题,差一点去跳水,跳爱河去死掉啦,或者从几楼冲下来,太多人跟我这样讲,还好没有冲下来,还好没有去跳爱河,后来听到了佛法,唉呀!师父救了我,不不不,应该说:你自己救了你自己,你打开了心扉,接受了佛陀的真理,是你自己救了自己,你的内心的善知识救了你自己,你不再把感情看得那么重,不再把夫妻之间认为永恒,知道这个都是如梦幻泡影的,短暂的。

所以,算命不如认命,认了它,你就解脱,事实已经产生了,就认命,认命就解脱。这些妄想颠倒痛苦的人,都是为那些不肯认命的人设立的。自己觉得很冤枉,我怎么会遭受到,碰到你这样子的人,对不对?我瞎了眼,然后就开始牢骚、抱怨,孩子都已经长那么大了,所以一些老夫老妻,我告诉你一些老夫老妻都是这样,到了有一点年岁的人,就是会这样讲,哎呀!我这一辈子倒了八辈子的楣,才嫁给你啊,然后那个老公就跟老婆讲,你这种个性,除了我有办法忍耐你以外,全世界没有任何男人可以忍耐你的,可以忍耐你的男人,就可以忍耐全世界的人,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严重,你有多不可理喻,我真的有那么不可理喻?真的,真的,夫妻之间翻旧帐,讲一讲,到最后,年岁大了,到最后也是要讲和,也是要这样子,是不是啊?所以我们这一辈子,在还没有老得很严重的时候,先听到了佛法,哇!不得了,创造生命的奇迹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,当善”了知“四大”种及其所“造”之“色。云何”为“菩萨善”了知“四大”种所“造”之“色?大慧,菩萨摩诃萨,”应“作”如“是觉”观:谓于“彼真谛”之所显现“者”,为“四大”本来“不生”,更何况四大所造之色!?(能造既无生,所造自唯是假名)以“于彼”真谛当中,“四大”当体寂灭“不生”故。菩萨应“作如是观察”;如是“观察已,”即自“觉”了四大之“名相妄想”之种种差别(“分齐”),唯是“自心”所“现”而有“分齐”,见一切“外性非”有实自“性,是名”为自“心现妄想分齐”之观。次当以如实观观之,“如实观之”什么意思呢?用毕竟空的角度来衡量,用这一支尺,当以如实,如果你没有用这个不生不灭的空性来观,那就不叫做“如实观之”。如实观之,才能进入如,“谓”于“三界”内,“观彼四大造色”其自“性”皆“离”离就是(无),如是见已,则于邪计之“四句通净”而不著,见一切法本“离我我所”,所有的众生苦,“我”就执着一个五蕴身,就是“正报”,“我所”我所拥有的,那就是“依报”,当然“我”、“我所”要看立场,如果站在《唯识学》来讲的话,第七意识就是执着于第八意识的我,来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,这后面会讲到。所以、离我我所,那么“离我我所”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呢?就是第七意识。见一切法本离于我我所,第七意识作祟,对内执着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,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。如是便能照了一切诸法本来“如实”不二之“相”,了了知见;然此不二之相,却亦(也)不妨碍种种差别之“自相”显现,且一一法相皆“分段”而“住”(真常不妨随缘妄现)。如是觉知已,则一切法“无生自相”之智,便得证悟“成”就。

649页【大慧,彼四大种,云何生造色?谓津润妄想大种,生内外水界;堪能妄想大种,生内外火界;飘动妄想大种,生内外风界;断截色妄想大种,生内外地界。】

万法地、水、火、风从什么来?从妄想来。大慧,彼四大种云何而生而造种种的色呢?第一、内心有津,“津”就是津液,“润”就是湿润,这个津液湿润,这个就是水性的妄想大种,就会生出与内根深、外器界的水界。譬如说:内根身,我们的吐痰、流鼻水啊,血液、尿液、唾液,这个就是内四大的水,那么外界百川、大海,这个是外器界的水。我们内心有种种的妄想,内心有什么妄想呢?有津润妄想大种,就会生根身内的水,还有外器界的水,其实这个水都是空性的,但是我们执着内、外,就变成有内水、外水了。

接下来,堪能妄想,“堪能”就是堪能成熟万物,这个水讲过了以后,就讲到这个火,万物没有这个火,热度,那么万物就没办法成熟。譬如说:这个种子种下去呢,这个种子要有阳光,这有阳光才能活嘛,人要有吃饭,他才能有卡路里,比如说这个鳄鱼,它是冷血动物,还有蛇,冷血动物,有时候要晒晒太阳才能动啊,都要借重,所以说~,要不然他没办法消化,所以说这个天地万物,都因为有怎么样?温度才能成熟万物。所以这个内心有堪能成熟万物,万物才变成生、住、异、灭的妄想大种,就会生内正报的火,还有外界的火,正报的火就是我们身体要有一点温度,身体要是没有温度,就一定会死人,死人才没有温度。外火,那就知道了,现在的种种的火。

接下来,内心有飘动的妄想大种,就生内、外风动。所以在这里很重要喔飘动的妄想大种,就是嗔恨心的人,为什么很容易中风,当然不只是这个,为什么?因为飘动的妄想太强烈的时候,气到爆,气到中风。我告诉你,内心的修养会影响一个人的相,相随心转就是这个道理,这个风是呼吸的,一个人气到不行的时候,那个呼吸就完全急促,完全控制不了自己,所以在座诸位,脾气改一改,你这个风不要那么大,要不然生内外风就会中风,真的!真的!真的!气到中风,就是这个意思,飘动嘛,心的飘动的妄想太厉害了,起贪、嗔、痴啊!起贪、嗔、痴是不是?

诸位,一个人好色,一个女人玩不够,玩两个女人,两个女人玩不够,三个女人,很快就中风,心的浮动、飘动啊!再来,追求财,白天也干活儿,晚上也干活儿,你已经财、金钱那么多了,心飘动,内心里面飘动,贪那个财,白天、晚上,搞了昏天暗地的,日不日、夜不夜的,中风,生活起居不正常,中风啊!再来,脾气那么大,讲两句的时候,拍桌子、动怒,是不是啊?尤其是男人,男人那个脾气要稍微改一下。女人她不是脾气坏,她是恰(台语:泼辣、凶),恰(凶)啊!恰!很恰(凶)的那种个性,要改一下,这种个性要改一下,改一下喔!说你是要我好,所以你要改那种凶巴巴的个性。男众那个脾气要改一下,你这样可以防止中风,要不然你看,飘动的妄想太强的时候,一下子爆掉,是不是?生、内外风界了。

接下来,这内心有截断色,截断色是什么意思?分割内外叫做“截断”。我站在这个地方,喔,文殊讲堂在外面,是不是?你现在眼睛看,我们有截断色,色其实是一体空性的,这一句话的意思,色彼此空性,是平等的,但是我们因为分内外截断了,分隔内外的妄想大种,变成好像处处都有质碍,地之性是质碍,质碍就把它截断,一段一段地看,这一栋房子、那一栋房子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截断,所以截断,这个分割内、外的妄想大种,生内、外界。内、外地界。

【注释】“彼四大种,云何生造色”:大种为能造,四大为所造。大种为坚、湿、暖、动之性;四大为地水火风。然而推究四大造色之法,莫不由性而有相,从微而成著,相因想有,末由本而生,所以发生万物者,皆本乎一心。心想所至,即便物成,以心想即是业,有业必有果,注意,心想就是妄动,以心想,只要你妄动就有业,有业必有果,此为四大造色之由。这是佛于本节所要显示的道理。简之 (单),即是:物由心成,心生就种种的法生。这心其实就是指妄心。“津润妄想大种,生内外水界”:“津润”,津液湿润,即(就是)水之性。“内外”,就是内为根身,正报;外为器界,依报。谓以内心有津液湿润等水性妄想之大种,便能生出内外依正之水界。“水界”,即(就是)水大之界,亦即(也就是)水大。

“堪能妄想大种”:火之性称为堪能者,以火能成熟万物,变化有无:未生令生比如说(如鸡孵卵,鸡孵这个卵,当然要有温度,是不是?种子发芽),不靠阳光种子怎么发芽?已生令熟、令住,乃至令灭尽无余(如人之命,依识、这当然是指第八意识了暖、就是温度啦寿就是寿者相,也就是一期的生命叫做“寿”,那么世间人所求的是福、碌、寿,要有福、要有碌、还有寿,福、禄、寿三者,世间人算是很好了,可是这个对修学佛法来讲,都是假相而得延续;暖,即(就是)火大之用),以火有此令万物生、住、灭之功能,故称为堪能。断截色妄想大种”:地之性为质碍,质碍者从色之断截性而来。所以内心有断截色分隔内外之妄想性,便能生出内外依正之地大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彼四大种云何”能“生”其所“造”之“色?谓”内心有“津”液湿“润妄想”之水“大种”性,则能“生”起“内”根身、“外”器界之“水”大之“界”;以内心有“堪能妄想”之火“大种”性,则能“生”起“内”根身、“外”器界之“火”大之“界”;以内心有“飘动妄想”之风“大种”性,则能“生”起“内外”依正之“风界”;以内心有“断截色”分隔内外之“妄想”之地“大种”性,则能“生”起“内外”依正之“地界”。

【色及虚空俱,计著邪谛,五阴集聚,四大造色生。】

外道因为没有智慧,总是说:色跟虚空共俱,色跟虚空一起起来,就可以创造而生一切法,这些妄计虚空、妄计色,虚妄的执着,邪恶之谛,“谛”就是冥谛,二十五冥谛,“计著邪谛”就是妄计、计著、执着邪恶的冥谛,五阴之聚集,不知道五蕴本空,为由四大造色所生,而外道不知道四大乃是从心所变现出来的,认为这个五蕴之聚集是由四大所造色、所生的。而外道不知道四大仍然不可得,乃是从自心变现出来的。

【注释】“色及虚空俱”:此节为破斥外道邪计四大为能生造,而不知四大乃自心之所变现,一切诸法亦(也)莫不由心所现。外道以不了此,故谓若色及虚空共俱(就是合在一起),便能生一切法。所以叫做“色与虚空俱”,就是共同创造一切法。【义贯】然但是外道无智而虚妄的执着谓()“色及虚空”二者共“俱”,而生一切法。以其妄“计”执“著邪”恶之冥“谛”,故云:“五阴”之“集聚”,为由“四大造色”所“生”,而不知四大乃从自心变现。

【大慧,识者,因乐种种迹境界故,余趣相续。】

这一段可就是,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我们剩下这一段,把它讲一下,说大慧,“识”当然是指第六意识了,第六意识的分别跟执着呢?是怎么样呢?因爱乐种种的六尘,不晓得这个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是脑筋里面的影像,六尘犹如影子,但有踪迹,并无实物。在座诸位,你看这个追逐五欲六尘的人,开什么舞会、唱歌,到最后他留下的,都是心的影像,所以每一个人放不下过去心中的影子,因此什么是人生?迷惑的人生,生活在生命的影子。心中起了种种影像的执着,跟自己过意不去。什么叫做“过真实的人生”?悟道见性的人就过真实的人生,知道心中这些都是假相的影子,不会干扰他真实的智慧,所以这个因爱乐种种的六尘迹象这个境界,余诸趣中受生相续不断,也就是贪著这个不实在的六尘境界。这一句是第六意识因为不知道空性的道理,因此爱乐种种的六尘踪迹的境界,因此令一切的众生,在生死轮回于诸趣当中受生投胎转识相续不断,所以贪爱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,这一条绳子很难割断,记得,贪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,而此绳却在,来自于你内心的深处,所以解开这一条绳子,除了你自己,别人帮不上忙,所以贪爱,行菩萨道有一句话很重要,去贪则清凉,这句话很重要啰!我们今天不能得到清凉,是为什么?因为去不了贪,贪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,而这个绳子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无明迷惑,不知道!所以自己捆死自己,贪爱,去贪则清凉。

【注释】“识者”:指六识。此节正示一切唯心所造。“因乐种种迹境界故”:“迹”,就是指六尘之迹。以六尘如影,但有踪迹,并无实物,故称为六尘为迹。此谓六识因爱乐种种六尘踪迹之境界。“余趣相续”:以六识逐于六尘,故令众生于六道(六趣)中受生,相续不断。【义贯】“大慧”,六“识者,因”爱“乐种种”六尘踪“迹”之“境界故”,令诸众生于“余”诸“趣”中受生,“相续”不断。我们因为,这个在第四套还剩下两次,还剩下两次呢,他一定要到一个段落,那今天就一定要,师父设定一定要讲到650页,如果不设定的话,那么就变成分配不均匀了,明天要上课,那么下次是十八号要上课,要上一堂课,好,那么明天要继续上课,明天也是设定三十个Page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。好!下课!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一二目录》01-76(未完)

楞伽经 77:你若动到“我很有修行”的念头便落入我见,就变成凡夫

楞伽经 78:如果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,反而很同情他

楞伽经 79: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,忍不下来就落入生灭,忍得下就见到清净自性

楞伽经80:因跟缘跟果没有死板的界限,有角度互换的时候,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

楞伽经81:别人演哪一出戏你管不着,重点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妄想心

楞伽经82:同性恋会障道,其角度跟男女是一样的,佛的律学里是不允许的

楞伽经83:禁语就是叫你体悟法界性本来没有任何的言语。而散心杂话、信施难消

楞伽经84:大梦谁先觉,众生不能脱离生死就是忆念不舍爱恋假相

楞伽经85:看得破还是看不破,其关键只在你自心取著与不取著而已

楞伽经86:不是叫你去改变外在的增减,而是要注意你的内心,

楞伽经87:一个真的对法上契入的人对相的东西会没有兴趣

楞伽经88:能初发心不退者,成佛足足有余;

楞伽经89:无明跟业力把我们雕刻出来生生世世不同的面貌和业力

楞伽经90:心性没有任何增减,吃亏就不会觉得吃亏,占便宜是在造业而已

楞伽经91:初地乃至十地菩萨都得依佛的神力加持方得成就

楞伽经92: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,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

楞伽经 93:佛的戒律比丘尼是不可以剃度比丘男众的,这规矩在末法时期乱了套

楞伽经 94:想要走一条平坦的路,先摆平自我,摆平内心里面的妄想

楞伽经 95:一个人要控制妄想的难度就如同在牛角的角尖要安放一粒豆子般

楞伽经 96: 重点在自心自了,所有三藏十二部及所有善知识的说法统统是方便

楞伽经 97:跑到世界各地,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办法离开《楞伽经》的思想

楞伽经 98:布施了金钱只能用一辈子,布施功德法财是用无量世

楞伽经 99:世间人有疑理、疑法、疑师三种疑心,这个永远没办法修行

楞伽经100:你在任何的修行状态统统不要去否定别人,重点是心没有那个量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